午(wǔ )
清代陈昌治刻本【说文解字】午
【卷十四】【【午】部】【午】
啎也。五月,陰气【午】逆陽。冒地而出。此予矢同意。凡【午】之屬皆从【午】。疑古切
午 —— 说文解字白话版
【午】,逆反。在地支中,[【午】]代表五月,这时地里的阴气逆反阳气,从地面冒出。[【午】]字的造字方法与[矢]字的造字方法相同。所 有与【午】相关的字,都采用[【午】]作边旁。
清代段玉裁【說文解字注】
啎也。啎者,屰也。五月侌气啎屰昜。冒地而出也。啎屰各本作【午】逆。今正。律書曰。【午】者,陰陽交。故曰【午】。律曆志曰。咢布於【午】。天文訓曰。【午】,仵也。陰氣從下上。與陽相仵逆也。廣雅釋言。【午】,仵也。按仵卽啎字。四月純陽。五月一陰屰陽。冒地而出。故製字以象其形。古者横直交互謂之【午】。義之引申也。儀禮度而【午】。注云。一縱一横曰【午】。象形。各本無此二字。今補。此與矢同意。矢之首與【午】相似。皆象貫之而出也。疑古切。五部。凡【午】之屬皆从【午】。
午